也許因為小時候住在鄉下,對於陶瓦有著一股眷戀。老家屋頂那一排排櫛比麟次的厚烏瓦,在雨中滴著水珠的景幕總讓我有回味雋永的感覺。但是,現在住在都市裡的我,只能從回憶裡搜尋,或者在回老家時重溫。


        這趟去台南 六甲 ,看到了百年歷史的瓦窯;但也看到這逐漸在台灣日薄的傳統工業。據說在全盛時期, 六甲 有上百支煙囪,有「黑鄉」的稱號。 六甲 的窯燒已有上百年歷史了。在報紙上看到報導,順路去 六甲 看看。


        六甲在官田隔壁,近年來以火鶴花出名,純樸的小鄉鎮沒有太多都會的繁華脂粉;反而是一派悠然恬靜。去居廣陶路邊轉角看到一座窯正冒出裊裊陣煙,便打定等一下來一探的意念。


        近午的南台秋天,太陽仍然熾盛,在窯邊拍照時看到一位老伯在巡火。和他點頭打招呼致意後,我問他是否可以拍照?他很愉快地笑說「隨便你拍,愛怎麼拍就怎麼拍」


    「阿伯,請問咱這裡是燒磚頭嗎?」我問。


    「瓦(台語),屋頂的瓦。全台灣剩下2間在燒,一間在高雄,一間就是這兒」脫下斗笠,他一派輕鬆擦著斗大汗珠。




        在一個廢棄的窯頂,有著散落的瓦片和漫生的野草,把這西下的工藝襯著一股淡淡哀愁。我想到人世間都在無時改變著啊!歷經白河大地震、風災,再加上建築的以鋼筋水泥取代, 六甲 的窯子漸漸地要隱沒。人也往往因為環境與時空的因素而產生不同的想法和作為。但無論怎麼變,成住壞空總是定律,生老病死也是不變法則。



也許哪一天我們想再看看簷瓦滴雨卻要買票哩!心頭為這工藝的逐漸逝去有些愁悵起來。離去前看到積放的瓦片堆縫隙裡長出一株油綠的草,妻對我說「好強的生命力啊!」是啊!如果要保持著盎然生機是需要意志的,那位老伯的輕鬆笑裡、居廣陶老闆娘的親切笑裡,隱約看到那股活躍生命力。


在現在的社會裡、現在的台灣,大家都需要這樣的生命熱力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方的生活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